<address id="1r9pd"></address>

        <noframes id="1r9pd"><form id="1r9pd"></form>

    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 首頁> 電商系統> 新聞詳情

          一起來了解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,兩個生鮮電商各自盈利模型和盈利公式

          作者: 網壇科技 www.www.papapaimai.cn 2020-04-08

          國內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增長迅速。根據艾瑞咨詢數據,截至2018年底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045億,2013~2018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4%。

          隨著生鮮電商基礎設施的完善、用戶習慣逐步養成、市場發展成熟,規模將進一步擴大,2020年預計達到4040.7億元。

          生鮮行業線上滲透率低,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。受毛利率低、冷鏈運輸成本高、用戶習慣難以養成等因素影響,導致生鮮線上滲透率遠低于服裝、3C家電等行業。

          2019年生鮮電商滲透率僅為6.3%,隨著技術的更迭和消費者線上購買生鮮的習慣培養,以及此次疫情的疊加影響,生鮮電商的滲透率有望加速上行。

          但由于高損耗、季節性、區域性等特點,生鮮這個品類做電商在盈利方面難度很大。

          那么,生鮮品類做電商到底有沒有可能盈利呢?基于對國內外生鮮電商平臺的深入研究,我認為盈利的機會是非常大的,以下根據我的研究成果將總結的兩個盈利模型進行分析。

          一、 密度模型

          生鮮電商密度模型由四個部分組成,分別是供應鏈密度、物流密度、用戶密度和數據密度,這四個密度是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在兩年多的實踐后提出的。

          我深入研究“每日優鮮”和“叮咚買菜”這兩個平臺,目前還不能證實是否實現了盈利,但是將其進行深入研究并畫了一個模型圖之后,認為單一品類的生鮮電商盈利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。

          1、供應鏈密度:SKU密度、生產商密度和買手密度

          SKU(庫存量單位)密度:在生鮮電商領域,最關鍵的其實并不是精選,而是精選之后的采購能力。

          為了平衡周轉和毛利的矛盾,叮咚買菜嚴格把控前置倉需要的SKU數量,將前置倉面積設置在300平米左右,保持生鮮的高周轉。

          其中,肉禽蛋占比20%+,蔬菜豆制品占比20%+,水果占比10%+,水產海鮮占比10%+,其他包括米面糧油、乳品烘焙、方便速食、酒飲零食等,共計占比20%+。

          以相對較窄的品類結構切入,抓取購物頻次最高、導流優勢最強的“黃金品類”。

          生產商密度:通過零費用、零賬期、零退貨的方式對接生產商來降低商品的價格,生產商密度與用戶密度、物流密度等數據相關聯。

          這個數據很簡單,就看商品擺在貨架上用戶買不買,買了以后復購率如何,通過數據來決定生產商密度。

          買手密度:每日優鮮在全球擁有數百名的專業買手,都是懂種植、懂電商的復合團隊。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00余個買手,50%的蔬菜、70%的肉蛋和90%的水果實現了產地或者工廠直采。

          2、物流密度:城市密度、前置倉密度和配送密度。

          城市密度:根據城市社區和辦公區域情況進行前置倉和推廣,并且圍繞多個城市進行設點。在一個城市實現一定密度之后,再向其它城市拓展。

          前置倉密度:每日優鮮按兩萬人共享一個倉的密度進行配置,夜間配服務的覆蓋也以此為基礎。

          2019 年 2 月起每日優鮮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升級 2.0 版前置倉,2.0與1.0相比,SKU從1000多個增至3000個?! ?/span>

          在原本的冷藏、冷凍、常溫區外,增加小紅杯咖啡、活鮮等功能區,可以為用戶提供現磨咖啡、活魚活蝦等商品,倉均面積從150平米增加至300-500平米。

          升級之后前置倉訂單量大幅增長,日訂單峰值為2000單,年坪效達到 10-12 萬,是傳統線下門店的5-6 倍。

          叮咚買菜則采取“前置倉+到家”的模式,將前置倉布局在供應鏈末端最靠近消費者的一個節點,周邊住戶數量在兩三萬左右就能開倉,以此讓生鮮離消費者更近,配送效率更高,最快29分鐘就能送貨到家。

          截至2019年12月,叮咚買菜在上海擁有254個前置倉,覆蓋崇明以外上海全部區縣。

          如果老倉日均單量達到1500~2000單,就將它拆分裂變成2~3個新的前置倉,這樣可以讓前置倉之間互相分享訂單量。

          配送密度:根據城市密度和前置倉密度實現配送的密度。叮咚買菜擁有自己的配送團隊,因此配送模式是“單點到多點”,很容易并單,配送員每日單數達70+單,比平臺模式下“多點到多點”的配送效率更高。

          除了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“前置倉+社會化物流”的模式能快速實現“物流密度”之外,生鮮實體店構成的“店倉”+“外賣”的配送模式同樣能夠實現這樣的物流密度。

          3、用戶密度:高頻次、高留存、高社交。

          每日優鮮由于有騰訊智慧零售的助力,以社交關系鏈的方式,結合高頻度的生鮮品類消費,在用戶密度上遠遠超越了多數的競爭對手。

          以我的研究和實踐了解到每日優鮮在社交運營上的努力包括:紅包營銷、全渠道會員制營銷,以及獨立的社交電商分銷平臺:每日一淘。

          進一步利用微信社交平臺優勢發展社交電商,這些努力都使得每日優鮮的用戶密度以指數級方式增長。

          叮咚買菜獲客途徑以線下地推為主,通過線下地推所獲新客占比過半。通過邀請有禮所獲新客與自然增長各占約1/4,獲得一名新下單用戶的成本為30+元,獲客成本在整個行業中較低。

          叮咚買菜把線下地推作為進入新城市的冷啟動方式,獲取第一批穩定的種子用戶后,再通過線上老用戶拉新用戶進一步獲取新客?!?/font>

          叮咚買菜的推廣獲客渠道主要有:

          1)在創始人梁昌霖此前創立的媽媽幫平臺上投放線上廣告,精準定位年輕媽媽群體;

          2)在小區門口等目標人群集中地進行線下地推,迅速積攢大量用戶群體;

          3)用“邀請有禮”鼓勵老拉新,通過社交效應進一步提升平臺用戶注冊量與變現率。

          4、數據密度

          每日優鮮從Uber、谷歌請來了很多科學家,進行系統性研究,舉例來說:每天1000款商品乘以1000個前置倉,就是要處理100萬個數據,包括每天早上物流系統要執行什么樣的計劃,這個商品在前置倉需要備貨到多少數量、服務多少用戶等。

          公開數據顯示,每日優鮮目前的損耗低于1%,預測的準確率達到了90%以上,庫存周轉為2天。

          叮咚買菜在四個環節不斷升級數據算法,包括訂單預測、末端配送調度、用戶畫像識別和供應鏈透明化。

          在這四大密度基礎上實現足夠的“訂單密度”,這樣實現盈利的幾率大為增加。當然,這四個密度是“訂單密度”得以實現的基礎?!?/span>

          二、 降損模型

          根據《中國物流統計年鑒》,國內生鮮損耗率約 25-30%,高于美國和日本20%;流通環節在5個以上;生鮮物流成本占總成本比例高于發達國家10%。

          從傳統超市生鮮品類的經營實踐經驗來分析,生鮮產品的銷售前、中、后涉及的采購、倉儲、運輸、運營管理等每個環節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耗。

          最后,生鮮電商盈利模式可簡化為:經營利潤=商品銷售毛利+其他業務收入-營業費用。

          其中商品銷售毛利=商品銷售收入-商品成本,其他業務收入=平臺會員費收入+平臺服務傭金+冷庫租賃、倉儲物流等平臺配套服務收入,營業費用=物流配送費用+倉儲費用+營銷推廣費用。


          上一篇:淘寶直播商城成功吸引1.2億次在線觀看,究竟直播商城有什么樣的魔力?
          下一篇: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整體數據結構化
         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